登录  | 立即注册

游客您好!登录后享受更多精彩

查看: 1611|回复: 0

[绝美景色] 济南:游泉城不游趵突,不成游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3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目的地:山东-济南



最佳旅游时节:经过7、8月集中降水的补充后,济南市的地下水位会明显升高,市区内的泉水在秋季会有争相喷涌独特场面,因此去济南旅游的最佳时间是每年雨季后的9~11月,也就是济南的秋天。同时,济南秋季的红叶谷景色绝妙,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


这里的一山一水都是有故事的,坐在济南的风里,聆听泉水私语,目染这满城秋色,一座不甚大的老城弥漫着清凉的气息。



济南府,家家泉水户户垂柳



济南之所以称为“泉城”,是因它泉水众多而著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



济南拥有的泉水之多,流量之大,景色之美,独步天下。泉水纵横分布,错落有致,既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又有郊区泉群散落各处,誉称七十二名泉。



众泉如翡翠在济南大地镶嵌,日夜叮咚,光彩闪耀。众泉汇流成的护城河流淌到大明湖,与周围的千佛山、鹊山、华山等构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风光。济南,也成为世间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于一体的独特魅力城市。



济南的泉水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精彩纷呈。有的呈喷涌状,有的呈瀑布状,有的呈湖湾状,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





延展阅读:“泉”是这样形成的



泉城之所以成为泉城,即便济南人,或许也知之甚少。



我们可以在数千年得以滋养的泉城地表之上窥见一斑:背山面水、山岳平原、河道清泉、不一而足,我们沉浸其中,享受着这种传承千年的天造地设,竟然浑然不觉。济南恰恰处在山东省的心脏地带,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正好把它夹在中间,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



济南泉水众多,还源自它独特的地形地质构造:济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长地质年代,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形成了大量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网。济南南部山脉大量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纵横交错,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组织紧密的岩浆岩的阻挡,如同一面天然设置的石墙,这道石墙,刚好在济南北部地下,将水脉拦腰砍断。水不能前进,也就越积越多,最终,拦蓄在这里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压力,沿地下连接地表的许多裂缝和通道,一股脑地涌出地面,于是就出现了天然涌泉,这些泉水或奔腾,或倾诉,日日夜夜,延绵不绝,千姿百态。

为验证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老济南人做过很多有趣的游戏。



你可以将不可溶的塑料泡沫,洒在开元寺海棠泉中,然后迅速赶往趵突泉,过不了多久,就可以看到那些泡沫,从趵突泉三股泉水中翻滚出来。正是这样的地质构造,使得济南虽然处在河北平原和鲁北平原地震带上,但地下的震动,却可以被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有效缓冲。






游济南不游趵突,不成游也



趵突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宋代曾巩为其定名。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跃”之状、喷腾不息之势;同时又以“趵突”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可谓绝妙绝佳。



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金代诗人元好问描绘为“且向波间看玉塔”,清朝刘鹗《老残游记》载:“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历城县志》中对趵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则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



“趵突腾空”为明清时济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18℃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





“突”字上面为何少了一点?



到趵突游玩时发现,泉眼旁边石碑上趵突泉的“突”字,宝盖头上面少了一点,这是为什么呢?趵突景区文化办工作人员解释说,对此并未有明确说法。但有两种传说:



■ “突”宝盖上那一点很像一顶帽子,把帽子拿掉,寓意着趵突泉永远喷涌,没有尽头;



■ 当年刻写后的石碑竖立泉眼旁时,因那时泉水喷涌势头非常猛,上蹿出四五米之高,几下子就把“突”字的点给冲掉了。这个点掉到水里后顺水漂到了大明湖,于是,大明湖的“明”字中,“日”字旁多了一笔变成了“目”。



其实,以前汉字多一笔少一笔比较常见,如曲阜孔府的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意为“富贵无头”;下联的“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则表示“文章通天”。两个“错字”,一下子就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此外,也有避讳之可能,如“弘”在清朝少一点,就是为避乾隆皇帝弘历的讳。






闻名四海的大明湖



早在唐宋时期,大明湖就以其撼人心弦的美景而闻名四海。“蛇不见,蛙不鸣,久雨不涨,久旱不涸”为大明湖的四大怪。

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其间又点缀着各色亭、台、楼、阁,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



湖的南面有清宣统年间仿江南园林建造的遐园。遐园内曲桥流水,幽径回廊,假山亭台,十分雅致,被称为“济南第一庭园”。湖边假山上建有浩然亭,登临其上,大明湖的景色一览无余。湖北岸高台上有元代建的北极阁,依阁南望,远山近水,楼台烟树,皆成图画。清代书法家铁保留下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绘声绘色地道出了明湖的佳绝之处。



明湖一年四季美景纷呈,尤以天高气爽的秋天最为宜人。春日,湖上暖风吹拂,柳丝轻摇,微波荡漾;夏日,湖中荷浪迷人,葱绿片片,嫣红点点;秋日,湖中芦花飞舞,水鸟翱翔;冬日,湖面虽暂失碧波,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蛙不鸣”,明湖里的青蛙真的不会叫吗?



据清代的《历城县志》记载:“湖出城中,擅奇宇内;异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蛇不见,蛙不鸣。”事实也确实如此。有时,离明湖不远的湾塘稻田里,蛙声吵成一片,而湖中的青蛙却像哑巴似的,寂然无声。偶尔有青蛙跳到碧绿的荷叶上,头仰着,肚子一鼓一鼓的,就是发不出声来。



难道说,明湖里的青蛙真的不会叫吗?谜底很难在朝夕之间解开。在此,我们列举几种说法供您参考。



■ 裂谷说



相传,在我国北纬30度附近隐藏有一条神秘的地下大裂谷,它历时久远,纵贯江苏、山东两省。而大明湖正处于这片裂谷带上。



研究发现,地下裂谷深处有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地下河水网,地下水脉辐射的能量较之宇宙射线强度大好几倍,它能使人头昏脑涨,神志不清,以致丧失控制能力,也使某些动物发生异常反应:即青蛙变哑,蛇有了禁区,乌鸦不进入个别树林等。



■ 水温说



著名学者、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陈继贞教授认为,“蛙不鸣”是由于湖水水温较低,蛙类生活在里面,不能发情,因而也就“不鸣”了。


转载来源自心灵咖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书吧发布的济南:游泉城不游趵突,不成游也!帖子由网友提供或转载于网络,若发布的济南:游泉城不游趵突,不成游也!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热书吧(itxts.net)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08:04 , Processed in 0.07314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