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身亡,据称刚获考博第一名!对于此事你怎么看?(加分帖)
本帖最后由 梦幻絮语 于 2013-4-17 22:41 编辑此帖根据回复加分2——10币币
复旦医科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身亡,
据称刚获考博第一名!
4月1日,复旦大学2010级在读医科研究生黄某出现身体不适,入院之后,出现昏迷、肝功能衰竭等症状。学校随后请上海警方介入调查,患病学生的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认定其同寝室同学林某存在嫌疑。事发前,黄某刚直升博士生的资格。目前,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关注复旦被投毒研究生,黄洋】他是支教领队,为照顾父母选择学医,一切令人动容,一切都被投毒者扼杀,唯愿祈祷扩散正能量!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复旦医科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身亡
复旦医科研究生
疑遭室友投毒身亡
嫌疑人被刑拘,作案动机仍在调查
受害者师兄收神秘短信帮助锁定毒源
16日下午,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受害人黄洋不幸去世。上海公安局文保分局证实,黄洋同寝室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4月13日被警方带走,现已被刑事拘留,其作案动机仍在调查。
昨天晚上,有消息称导致黄洋中毒的物质初步确定为N-二甲基亚硝胺。该物质毒性强,常用于医药及食品分析研究,可在实验动物中人为制造肝损伤的模型。
清华大学女生朱令铊中毒事件尚未远去,有评论指出,如果该案情最终证实为故意投毒,我们不得不反思“天之骄子”何至于此,更多网友呼吁培养学子人文情怀,防投毒事件重演。
中毒15天后去世
一条神秘短信助锁定毒源
记者采访到了与黄洋关系亲密的老师,这位老师和妻子全程参与了黄洋的救治,还有黄洋的师兄,以及侦办此案的警方人员。他们的叙述,令人痛惜地呈现了黄洋生命的最后15天:
案发寝室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4月1日早上,黄洋喝了一口寝室饮水机内的水,发现味道不对,以为是坏了就没有再喝。据介绍,担心其他同学误喝,黄洋还特地把以为“过期”的水倒掉,并把桶刷干净。
到了10点多的时候,黄洋开始恶心、呕吐并伴有发烧。导师和同学马上把他送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当时医院初步诊断后也以为是吃坏了东西,按照胃肠炎的处理方式给予输液治疗。
4月2日,黄洋症状并未好转,他的师兄弟下班后赶去看他,因为都是学医的,他们都非常敏感,发现他的手和脸都肿起来了,恐怕不是吃坏了东西那么简单。当晚9点,黄洋在同学的陪同下去看急症,化验结果显示其肝功能已出现损伤。到了晚上10点多,学生们把情况告知了黄洋的导师,导师马上携带了1万多元现金赶到医院,协调安排黄洋住院治疗。
3日,黄洋病情继续恶化,血小板开始减少,住进了外科重症监护室。医生会诊初步认为是中毒造成了肝功能的损伤,但究竟是什么毒素,一时依然难以判断,无法及时对症下药。
接下去的几天,医生们不断会诊,检测毒素,缓慢治疗……他的导师、师兄弟们也日夜守护在他身边,并千方百计查找原因。7日,黄洋开始鼻孔出血,治疗对他不起作用;8日,他陷入了昏迷。但病因仍然未明。
9日,事件出现重要进展。黄洋的师兄孙某收到了一个陌生人发来的短信,提请注意一种化学药物,周围有人常在用。孙某收到短信后,马上将情况告诉了黄洋的导师,并查询了校内的医学论文资料,发现使用该药物后的实验室小白鼠症状与黄洋此前症状十分相似,而相关实验论文的作者正是黄洋的同寝室室友林某!
大家立即把情况向医学院和学校领导反映,并向复旦保卫处、上海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报了案。但是,黄洋已中毒太深——12日,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13日下午,黄洋瞳孔放大;14日下午,没有了脑电图,肺部纤维化无法自主呼吸……16日下午15时23分,医院宣布:黄洋去世。
嫌疑人林某学业优秀
平时常用小白鼠做毒药测试
黄洋的导师介绍,黄洋是四川人,成绩一直很好,前不久刚以同届分数第一考取了五官科方向的博士,正在准备硕士论文的答辩,他的父母都是下岗职工,“小黄是特困生,一直拿复旦大学的奖助金,但五年来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还总是向家里寄钱。”
记者了解到,黄洋与涉嫌投毒的林某目前在两家医院的不同科室从事不同方向的研究,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林某学业也很优秀,学业主攻B超方向,平时经常在实验室用小白鼠做低剂量毒药测试。
侦办此案一位警方人士透露:这起投毒案件正在审讯中,嫌疑人的动机尚不明晰,但“应该不是”传闻的情感纠葛,而外界推测的“不存在学业竞争”是比较准确的。此案的侦破“远未结束”。
“我切实地感受到医学的魅力,责任还有艰辛,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是一条需要你用全部身心去奉献的路,是一条你需要执着坚持的路……”这是黄洋2010年6月在复旦大学奖助仪式上的发言,他曾经因为家庭困难而萌生过放弃直研、出去工作的计划,老师、家人和朋友的鼓励,让他选择继续深造,但这条前景光明的人生之路,过早中断了……
据新华社
■新闻链接
N-二甲基亚硝胺
导致复旦研究生黄洋中毒的物质初步确定为N-二甲基亚硝胺。该物质为黄色液体,毒性强,常用于医药及食品分析研究,可在实验动物中人为制造肝损伤的模型。较小剂量的长期暴露也可能增加肝癌风险。普通医院并无库存,一般由课题组购买。
黄洋,一条年轻生命的最后24小时
本帖最后由 梦幻絮语 于 2013-4-29 03:51 编辑
复旦被室友毒害学生在奖助仪式上发言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05级临床医学五年制中山班的黄洋,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代表获得助学金的同学在此发言。
我来自四川一个普通的小县城,父母在我上高中那年就双双下岗,母亲还体弱多病,光医疗费用已经让家里欠下了一大笔钱。5年前,当我手里接过复旦大学的录取 通知书时,面对着非常困难的家庭经济条件,我就下定决心:从此,我要自己养活自己,而且还要把学业完成好。5年后的今天,我即将本科毕业,回首自己在复旦 这五年,我真的可以很骄傲地告诉自己:我,做到了。在这五年里,除了自己的努力与奋斗,我也得到了很多的帮助,我非常感恩,也在积极地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 助的人。五年里,志愿者工作,我参加了不少,在服务与人的工作里我感到很快乐;五年里,我参加了两次支教,大一暑假去安徽颍上,和现在即将踏上行程去西藏 墨脱支教。在支教的活动里,我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鼓励当地的小同学们要加油,努力,不放弃,同时,我也从他们身上学习,以激励自己不断向前。就在前段时 间,我收到了助学家园的一封邮件,是为和我同样05级的数学学院的汤毅同学捐款活动的倡议书。看完汤毅同学的事迹,我很受震动。汤毅同学从小左眼失明,父 亲于09年癌症去世,母亲在今年1月发生车祸,脑部受伤,同时,他得知自己患尿毒症,需要进行换肾手术。他家里还有一个读大学的弟弟。即便是命运对他这么 的不公平,他仍然很努力,通过考试,即将成为经院的研究生。虽然我不认识他,但知道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坚强乐观的小伙子。他是复旦学生的优秀代表,值得我们 学习。
现在,我已经直研,即将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耳鼻喉科开始我的研究生学习。其实,在学医的这条道路上,我不是没有过犹豫。就在保研的那段时间里, 我其实有些挣扎。想到家里的情况,又想到学医这条道路如此的漫长,我动过放弃直研,出去工作的念头。最后,是老师,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以及自己的那一份坚 持,让我决定继续在医学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大五实习的这一年中,我切实地感受到医学的魅力,责任还有艰辛。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是一条需要你用 全部身心去奉献的路,是一条需要你执着坚持的路。因而,这条路对于我们这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医学生来说又显得更难走了一些。我身边有因为现实压力,放弃 医学而工作的同学。我们都觉得很可惜。
所以,当我得知唯爱天使基金对我们这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医学生在本科毕业后有持续资助的时候,我真的非常感激。唯爱天使基金从07年的时候就开始资助 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医学生和全科医生,帮助我们完成白衣天使的理想。并且这种帮助不仅仅来自物质上,更来自于精神上。
在此,我仅代表所有受资助的还在在学医这条道路上继续奋斗的同学们向唯爱天使基金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当我们接受帮助的同时,也让我们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医学,是需要我们用奉献的精神去履行的神圣职责。
谢谢,大家!
复旦大学否认研究生被投毒致死因直升博竞争
4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于4月16日下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去世。
“我来自四川一个小县城,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体弱多病。我动过放弃直研出去工作的念头,是老师、家人和朋友的鼓励,让我决定继续在医学道路上走下去。”2010年,刚刚获得直研资格的黄洋作为学生代表在复旦大学助学基金颁奖仪式上致辞时说。
4月15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4月1日,该校医学院2010级在读研究生黄某出现身体不适,并被送入中山医院就医。入院后,该生病情加重,先后出现昏迷和肝功能衰竭等症状。医院组织了多次全市专家会诊,并经医学检查未发现病因。学校要求医院全力救治,并请警方介入调查。4月11日,上海警方通报,在该生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4月12日,基本认定同寝室某同学存在嫌疑。
关于黄洋遇害的原因众说纷纭。
4月16日,复旦大学方面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网上诸多关于嫌疑人作案动机以及药品来源渠道的说法均为不实传言,部分媒体此前的报道也有失实。
复旦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方明向媒体透露,受害人黄某与嫌疑人林某并不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微博上广泛流传的林某因妒忌黄某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而起意投毒的说法只是坊间传言,并非事实。
据本报记者了解,黄洋系四川自贡人,事发前,其刚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考博成绩位于耳鼻喉科的第一名。他曾在社交网站的个人日志中写道:“Ihaveadream(我有个梦想):让医院回归成治病救人给患者以温暖的天堂,让医生回归成最接近上帝的白衣天使。”
据知情人透露,黄洋和嫌疑人林某在两家医院不同科室研究不同方向,不存在竞争关系。而黄洋成绩好、人缘佳,嫌疑人亦成绩优秀。同一寝室还有另一位同学,目前没有消息显示其与此案有关。
据受害人黄洋父亲介绍,在黄洋救治期间身边有学校方面的工作人员陪同,但并未向其通报任何有关事件处理的新进展。据媒体披露,黄洋在就医前曾感觉饮水机里的水味道不对。
方明表示,因事件涉及公共安全及为免干扰警方破案,在警方没公布案件调查结果前,他不会就该案有毒物品的种类及来源再作回应。
目前,嫌犯已被刑拘。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复旦方面表示将全力配合警方调查。
此案让很多人联想到发生在1994年的清华大学朱令案。清华大学化学系1992级女生朱令在校期间出现铊中毒的状况,并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于其并没有铊的接触史,当时有朱令的同学被指涉嫌投毒。但直到今天,此案仍未侦破。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得知黄洋被投毒的消息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一位教授在一张A4纸上打印了这句无声的呐喊张贴在一个实验室外的橱窗口。
南方周末:与自己的战争——复旦研究生为何毒杀室友
在林的性格中,自尊、上进、好强、善良的一半,始终没有停止与苦闷、自责、充满挫败感的那一半的战争。他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与外界沟通,却始终难觅出口。这场一个人的战争最终以毁灭的方式结束。
2013年3月31日中午,林决定下毒。目标是他的室友、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
此时,复旦大学医学院西苑20号楼421室里没有其他人。寝室靠近潮湿的洗衣房,当天多云,阳光被遮挡;常住的两个人——林和黄洋——都长年在医院实习,少有同学来这里串门。
林取出试剂瓶,里边是从实验室偷带回来的N-二甲基亚硝胺溶液。这是一种浅黄色油状液体,高毒、无味,易溶于水。这瓶致命的毒药,林储藏已久。
他熟悉这种试剂,过去3年里,林先后将这种试剂注入数百只大鼠体内,制造肝脏纤维化的样本,然后处死它们,以采集数据。
毒药被注入寝室门边饮水机的水槽,致死的将不再是大鼠。
直至今日,在与林有过长期接触的人中间,也少有人能够相信林会毒杀室友。黄洋病发入院后,作为实习医师,林还给黄洋做了B超;黄洋的父亲赶到上海后,在寝室留宿,与林共处一晚,他回忆,林神色自若。
在同学与朋友的回忆中,林曾是本科学生会学术部部长,科研能力惊人,论文发表数远超一般学生,热心同乡会的活动,爱打篮球,玩三国杀,甚至擅长讲冷笑话。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积极规划人生、在公开场合略带羞怯,但在自己的圈子里擅长沟通合作的瘦高个男生。
但即便身处林的圈子,绝大部分人也从未留意林的另外一些特质。很少有人知道林一直在用独特的方式处理与异性沟通上长期积累的挫败感;也少有人留意林在网络上习惯使用的极具攻击性的侮辱性语句——无论是对自己的同学,还是公共人物;至于林的家庭——其实相当普通的平民家庭——以及故乡,则被林更加小心翼翼地隐藏在与人交流的话题之外。
更少有人体会过,迥然相异的两面,在林的内心长期煎熬、发酵——尽管林始终在述说和排遣,以难为人察知的方式。
这些不为人知的特质共同构成了一个隐匿于视线之外的林,杀死室友的,是否正是这个看不见的人?
饮水机与水票
其实连警方也一直困惑于林投毒的动机。在被警察带走后,林对投毒过程供认不讳,但对动机一直闪烁其词。
林曾对警方自称投毒是一个愚人节玩笑,令办案人员很难采信。
还有一种接近办案人员的消息称,林自称听见黄洋和另一名室友谋划愚人节要戏耍自己,于是抢先报复。
但林至少向警方提及一次与饮水机有关的争执。
南方周末记者从可靠渠道了解到,林与黄洋及另一位室友葛林(化名)曾因水票起过争执。黄和葛提出三人平摊购买桶装纯净水的费用,但林拒绝了,他提出,自己喝得少,平摊的方式不合理。
争执以林退出平摊、“自己买水喝”告终,林的同学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3月31日前后,林开始出入隔壁寝室借水。
葛林没有否认这一细节,他只是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不做评论。”
但这次争执应该只是激化了既有的矛盾。南方周末记者查证,早在半年前,林就从QQ好友列表上删除了“五官科-黄洋”,而黄洋当时也将林删除。两个共处一室的室友,自此不在对方的网络联系人之中。
葛林也回忆不起当时两人为什么网络“绝交”,但从另外的消息渠道能够确认,林从实验室偷出致命试剂,正是在随后的半年中。
林获取毒药的过程,犹如侦探小说的情节。他的目标是早先用剩下的试剂,储藏在一间实验室里。钥匙不在林手里,他甚至不确定剩余试剂是否还在原位,所以他选择先“踩点”。
动手那天,林恰在大楼里有课。他借口要去存放剩余试剂的房间拿手套之类的杂物,在导师的陪同下进入实验室,确认了目标所在,也确定了储物柜钥匙的位置。
回到课堂后,林又找了个借口,暂时离开。随后潜入实验室,打开储物柜取得试剂,并长时间保存,直到3月31日,浅黄色的液体被注入纯净水中。
4月1日上午,黄洋喝了口水,感觉味道不对,据说还特意清洗了饮水机和水桶。他很快开始呕吐、发烧,第二天去了林所在的中山医院挂急诊。
同学高科(化名)记得,医院初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化验结果还显示肝损伤,导师带了1万多元现金赶来,安排他住院。4月3日,黄洋依旧呕吐不止,脸也好像又肿了些,验血结果直接把他送进了外科重症监护室(ICU)——血小板只有40×109/升。
全面检查后,黄洋的状况令人惊讶,谷丙转氨酶指数高于1000,而正常指标应小于75;肝功能指标全线异常。医院认定他的肝出了毛病,诊断为急性重症肝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病情恶化非常快,几天里血小板就跌到了1到2,血氨、胆红素超标好多倍。”高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专业地看,医院的诊断治疗没有问题,毕竟谁都想不到是中毒,在常规治疗中,中山医院已进行了最高质量的施救。
黄洋的父亲黄国强于4月3日赶到上海,还与林在寝室共处了一晚,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那天晚上,林很“淡定”。
这也是黄洋一位师妹的看法。黄洋入院后,她曾与林一起翻找寝室里各种杂物,为医院诊断病因找线索;期间林神情自若。作为实习超声科医师,他还为黄洋做了B超测试。
“黄洋住ICU后,我见过林好几次,有一次他刚去看完黄洋,我们问他怎样,他说肝衰,人还清醒,我们还讨论了下病因和治疗,看不出半点异常。”高科回忆说。
之后高科还在宿舍走廊碰到林几次,“林告诉我,他已经发了8篇论文了。”
在黄洋病情恶化时,林讨论的是论文送审和盲审的事。
4月7日,黄洋开始鼻腔出血,次日陷入昏迷。医院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直到4月9日,黄洋的师兄收到短信,提醒注意一种药物。
短信曾被公众猜测为来自林,但南方周末记者了解,短信实际上来自另一位使用试剂做实验的学生,黄洋突然恶化的病情使他想起了实验中的大鼠,这种猜想很快得到证实。出于保护的目的,警方未向外界明确他的身份。
4月11日,林被警方带走,并很快承认了投毒的事实。次日中午,有同学在医学院看到被警方带回的林,他是来指认现场的。
同日,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4月16日15时23分,医院宣布,黄洋死亡。
4月19日,警方向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提请逮捕林,并首次披露案情。动机被归纳为“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但仍未明确“琐事”的具体内容。
“潜意识”与“自尊心”
警方申请批捕的消息,说服了许多将信将疑的人,但林的母亲显然不是其中之一。
半个月来,只要人们经过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的一栋4层小楼,总能看见这个50岁的女人呆坐在一楼杂货铺,头发花白、凌乱,以泪洗面。
在潮汕,崇拜三教神祇是沿袭已久的传统,林母也不例外。每逢初一、十五,人们都会见到这个提着香烛冥纸的农村妇女,前往庙宇虔诚膜拜;如今祈祷更成了她唯一的寄托。
“除了烧香拜佛,我还能做什么?”她哭着问。
一旁,沮丧的村民们和整座村庄一样沉默。沿街数十户人家都姓林,人们对投毒二字讳莫如深、一致将目光投向过往:“林仔那么乖,肯定是被人冤枉的!”
长久以来,“林仔”都是村里的骄傲。他1986年出生于此,排行老二。家境并不优越——父亲早年在一家服装厂打工,母亲则常年拉着一辆木板车,在镇上的工厂里收购废品——10年前,一家人才从狭窄的土屋,搬进了如今的小楼,出售纸巾、饮料等为生。
林曾多次劝说母亲不要再收废品,识字不多的母亲却让其安心读书,“全家人的希望都在两个儿子身上”。
潮汕地区本有重商之风,村里的男孩大多初中没读完就跑去做生意,林家的孩子却是异类:两个女儿都在当地做老师,两个儿子也先后考上大学,林是其中佼佼者。
和平初级中学的蔡老师记得,中学时代的林沉默、害羞,却一直是全校“最优秀的那几个孩子”。在教育并不发达的和平镇,林复旦大学研究生的身份,是这位老师从教二十年最闪亮的荣耀,她每逢过节也总能收到这位得意门生的祝福短信。
林拥有同龄人中少见的自律。其高中同学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林每天6点半准时起床,“老师基本上不用管”;对成绩有些过分执著,常常考试一结束,就在宿舍自责,抱怨状态不佳。
“基本属于那种书呆子级别人物!”一位男同学这样定义昔日的同窗,“话特别少,只有当谈起篮球和乒乓球时,话才多一些。”
后来显现出的自卑、羞涩、渴望却又不善于与女性交往的一面,在此时也初露端倪。同学们认为,封闭的成长环境和程式化的生活多少影响了他,塑造了一种异常敏感而害羞的性格。
高中同学李小寒回忆,她多次向成绩优秀的林请教课业难题,“他从不拒绝帮忙,但如果多问两句,他就不敢直视你的眼睛”。
李小寒还记得,在高中英语课的一分钟口语演讲中,林站在讲台上,“身姿很不自然,声音越来越小,甚至听不清,有时不自觉地就转过身,面对黑板”。
林曾珍视在家乡的经历——小时候光着脚在雨里乱闯,顶着雨在练江里游泳、划龙舟、在码头钓鱼——尽管外出上学多年后,他又感到与这片故土的疏离。
对故土的记忆、家境的艰辛,与内向的性格一起,在林身上刻下一体两面的鲜明印记。
大多数人接触的都是其光明的一面:孝顺、和善、恋家。初中好友杨学勇回忆,几年前,林终于说服母亲不再卖废品,自己则从不向家里拿一分钱,而是靠奖学金和家教养活自己。2013年2月,林回家,还把两万块钱积蓄都交给了母亲。
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内心的灰暗。
在QQ日记里,林写道:“像《恰同学少年》里面那个在进大学时对着学校领导说他自己父亲是他雇用的挑夫一样,我在本科以前一直也有这么一种自卑的身份心理,每次听说谁谁谁的父母是什么医生、大官的,我就会内心小羡慕一番。”
实习时,科室老师问到家庭情况,林从不愿多说。有一次闲聊,老师问起父母是否退休,他突然愣住、点头。老师回忆,意识到他脸上表情的细微变化,没再问下去。
后来的日志里,林这样总结自己的心理:“我的潜意识中确实有着一种想借助裙带关系上位的成分,可是我的自尊心又时不时把我给拉回来继续奋斗,形成了我矛盾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与自己的战争
2005年,和平镇的“林仔”来到了广州,进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林随后四年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了网络上,不自信又要强的性格在虚拟空间里更为清晰地显露。
如今外界往往把目光集中在那些饱含情绪又不知所云的QQ状态上,却少有人知道,中山大学的“博济论坛”才是林的“主战场”。
在那里,他用一个账号总共发表了458个主题、13777个帖子,以至于“水友”们回忆起来“小钢帽”(林在论坛上的绰号)时,总记得那个图书馆机房里的身影,面前的屏幕上,永远打开着的论坛。
在这里,他可以尽情倾泻自己的无力感,尤其是来自与异性交往不顺的经历。
大二的林,还只是做些情感测试,在征友主题下跟帖,诸如“寻找射手座女孩”;到了大三,和一大批“水友”熟络后,他被称作“主题刷版王”,并逐渐不吝于展示自己的渴望与脆弱。
平日里不讲究穿着的林会在论坛询问,“暑假回家去找那个她约会,想打扮一下自己,怎么打扮好?”
这种询问通常没有下文,林会随后自己回复:“像我这种女生都讨厌我,我一走近她就走开的,怎么跟她聊天呢?”
高中时代尚能保护林的优等生光环,在大学里不再耀眼。在超越了一班一级的交友中,他被挫败感反复折磨。
一次聚餐上,他问一个女生的年级,对方让猜,猜不中就喝酒。几杯酒下肚,女生反问林的名字,他如法炮制,也要女生猜,不料女生当着许多人的面答:“我对你没有一点兴趣。”更打击林的是,“过了一会,有个帅哥过来了,MM主动跟对方报了自己的名字与年级”。
他在论坛上记录下这一切,并公布决定,“以后众多人物聚集的场合,我不会再和MM交流!——等她们来和我交流。”
到了大四,林已经熟练掌握了自嘲的武器,用来抵抗挫败。2008年的冬天,他在一番自问后对自己进行了概括,“有谁会喜欢我这个人?丑男第一、手无缚鸡之力、木讷、迂腐、时代的落伍者。”
即使故乡也无法提供慰藉。2009年的暑假,家乡又一次在练江上举行龙舟赛,那里有林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然而,在“惨不忍睹”的江水上,他面对一堆“生疏的面孔”。
“很多小伙伴都不知道跑哪去了,没有再联系过,船上每个人都是那么成熟,都已经是大人了——至少是在社会上穿行了,相比之下,觉得自己很单纯,不免有种在异乡的感觉”。
比赛中天降大雨,林回忆起小时候冒雨游泳的往事,激动得大笑大叫,但“每个人都带着种诡秘的笑容看着我——现实中,我是最讨厌那种笑的”。
故乡沦落为异乡,甩不脱异乡的林,逐渐用“闷骚”来定义自己,他引用书本上看到的段落来解释这个词:“生活使其有太多的郁闷,而生活本身及其自身习性却又阻止了其正常呐喊出来,于是,不正常的发泄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闷骚。”
自卑、挫败、闷骚,被林严格限定在网络生活中,他为自己塑造了沉默、冷感的外壳,搭配上优异的成绩,现实中与他相识的人,很少意识到他内心的虚弱。
陈娇(化名)比林小一级,曾与他在中山大学北校区学生会学术部共事,大三那年,林已从干事一路做到了部长。
“我们医学院的人,大部分都是学业为重,课外活动不太积极,他很注重全面发展,”陈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虽然说实话,他口才一般,也没什么创新,但学术部那些传统活动,他都办得不错。在我们看来,他各方面都是很优秀的。”
他在科研上的痴迷和天赋也令同学、课题合作者们印象深刻,在这方面,他总是给予自己巨大压力,并取得令人叹服的成绩。然而,在接触最密切的同班同学眼里,这个沉默的人留下的更主要是一些费解的片段。
一次班里参加合唱比赛决赛,同学们觉得林歌唱得不错,演唱过程中把麦递给他,没想到他把整个嘴贴上麦,独自狂吼,全场都只能听到他一个人的声音,导致比赛失利。比赛结束后,林又向所有同学道歉。
陈娇觉得,林努力与外界沟通,特别是活跃于论坛、微博,或许是一种要跟自己内向本质作斗争的努力。但林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沟通渠道。
从网络上那一万多个帖子能够发现,林给自己在学业和生活中不断加压,又不断寻找排解压力的出口。他似乎陷入了与自己性格中充满挫败感、无力感和疏离感的那一半抗争。
林也意识到自己的心态问题。他坦承,和心理不健康的人交往很痛苦,“我本身也是这种人,也给很多人不舒服的感觉过”。
但与自己的战争始终难有结果。同学曾文华觉得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本质上是内向的。”
以毁灭的方式
2010年,林被免试送入复旦大学,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攻读硕士。林无疑是带着期待来到上海的。2010年暑假,他不仅勉励自己锲而不舍,要追求“阿甘的奔跑”,也憧憬着迟迟不来的爱情。
他一边自我安慰,“吾乃平常人,岂可有甚者,意图结交美色”,一边又思索起《围城》。林把钱锺书的名作与《三国演义》并列为他最喜欢的小说,最令他牵挂的是小说主人公方鸿渐的感情生活。
“是支持方鸿渐应该顺势娶了苏文纨,还是应该照小说里的去追求他的真爱呢,后来想想,也只有我这种毫无恋爱经历却又经常幻想的人才会有这种傻B问题,就作罢了。”2010年8月,林在网易博客上写道。
他详细填写了博客的个人资料,“喜欢的名人”是“周恩来”,“喜欢的音乐”是“交响乐”,人生格言则为“是你的终究会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之后也可以是你的”;在感情状况一栏,他填了单身。
这项状况一度改变,读研第一年,林谈了个医学院的女朋友。但林的爱情观被他在学生会的同事形容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恋情很快告吹,林依旧是那个与女生交往时难抑自卑的年轻人,他很快把精力重新投入到学业中。2011年春天,他开始频繁使用N-二甲基亚硝胺,制造肝脏纤维化的病态大鼠,以完成一篇后来发表的论文。
抓住白色、长耳的大鼠并反复执行注射——这并不轻松,即使对医学院的优等生林而言,也是一项挑战。他在博客中记录道,“做实验的第一天,事实上,我潜意识里很怕大鼠。每次需要去抓它们的时候,我都要克服自己的恐惧,试好几次才能搞定。”
况且,注射并非实验最后一步,在应用超声技术进行检测后,大鼠还要被处死:林必须用一只手捏住大鼠的脖颈,用另一只手捏住大鼠的尾巴,用力撕扯,导致大鼠脱颈而死。随后,他还要亲手解剖,取出肝脏直接观察。
在实验开始后的两个多月里,林24次更新了“QQ说说”,其中20次鼓励自己“胆子要大,下手要狠”。
他不再把排解压力的希望寄托于故乡,但依旧希望雨水能冲走重负,当天气预报上海阵雨,他就骑着车,从徐汇一路骑去黄浦江边,“时不时大笑一下,又时不时想起我那些善变的关于人生的决定或者假设,然后我时不时地痛一下、两下、三下”。
春天过去,当林在实验室里逐渐习惯了处理大鼠,实验室外,生活也发生了一点变化。研二那年,他搬入了20号楼,成为黄洋、葛林的室友,
对于这个偏居一隅的寝室里发生的事,即使同级的同学也并不是太了解。高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大家很少与黄洋和林同时相处,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
只是每天早晨7点半,同学会准时看到林出门,去中山医院超声科上班。
唯有一些散落的片段,显示在搬入寝室大半年后,林似乎在网络上显得更加冲动。
2012年夏天,他在微博上开始参与到几次网络争论。
发帖记录显示,当年7月23日下午,林连续两次用满是脏字的语言在别人的微博下辱骂韩寒及其粉丝。过了10天,他又在罗永浩的微博下,留下“裸泳浩,我×你妈”等字句。
他还在自己的微博上将木子美形容为“极品肮脏女,跟狗上床的饥渴女”。
那个夏天,林攻击的范围并不仅限于名人:在饭堂里,他“不经意”看了一位女生一眼,对方质问“看什么看”,还骂林“跟个娘们一样”。
“我随即说出我跟她母亲发生了关系。”林在微博上记录道。
但林并非是在研究生期间才使用这些恶毒的攻击。有同学回忆,本科时,因为跟同学发生争执,林连续给对方发了十几条“恐吓短信”。
与此相似,2009年夏天,在一次医院实习中,林与本科室友起了口角。一年后,已经毕业的林申请了一个新的QQ号,并冒用另一同学的名字,在网上大骂这位同学——“尽是些难以启齿的脏话”。
同学总结说,“他记仇,但绝不轻易外露。”
大约正是在这段网络上的冲动期之后,2012年末,林与黄洋如前文所述,互删了QQ好友。
直到事发,同学们才开始回想这两个早出晚归的人的相处。高科和室友都猜测,黄洋说话略带点骄傲,有时难免带刺,不知道是否刺伤过林的自尊。
黄洋的一位好友回忆,黄洋死前两周曾提及,自己开玩笑说林是“凤凰男”,并用轻松的语气调侃称,林老在寝室说他的奋斗经历。
“凤凰男”不是个林欣赏的称呼,他最早从葛林嘴里知道了这个词的具体含义,并“不以为然”——尽管他认为,自己具备“凤凰男”的各种心理因素,“一直是个自卑、悲观的人”。
是否黄洋调侃的时机实在错误?回过头看,2012年底至今的几个月,正是林集中面对人生最多压力的时候。
一向努力上进的林头一次与导师发生了摩擦,因为觉得“遭到了压榨”。
他依旧处理不好与女性的关系,对女性的不友好言语难以平静,即使在嘈杂的颁奖大会现场,都不敢多看旁边的女生一眼;
更重要的是,他面临新的前程,新的压力。他在多种选择之间彷徨,最终在1月份回到广州,参加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面试。
他在微博上记录,“10进6,其中6博士4硕士,面试时刚好排在最后,与前面9位正装出席者相比,我的橙色羊毛衫显得我极其渺小,领导们都不瞧我。”
事实上,林无处安放的自卑感再一次扭曲了现实。医院一位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也看到了林的微博,不理解林为何有这样的感受,“当时几位领导对他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虽然一同面试的人里,一半以上是博士,但其实对他影响不大,一是他自身条件优秀,另一方面,医院影像科比较缺人,他的专业非常对口,所以他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
不久后,医院初步表达了录用林的意向,正在等待林把签好字的三方协议寄来,这并未打消他的全部顾虑。他告诉朋友,自己不怎么喜欢广州,也担心在新环境下的发展。
整个3月,似乎是林最为纠结的时段。27岁的他反复阅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来回观看一部叫做《鮀恋》的潮汕本土电影,仿佛在寻求自己回归家乡的理由。
在这部电影里,主人公碍于家庭宗族的压力,不得不放弃想去苏州发展的念头,落叶归根,这让林获得了短暂的安慰:“挺好的,在选择与决定上,有很多能引起共鸣的地方。”
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奋斗多年的学业,他觉得影像检查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并不能真正地帮到患者。他在微博上写道:“有时候挺痛恨这个行业的,名义上叫做医生,但是面对病人,尤其面对那些急切想从这里解决困惑的病人,帮忙总不能帮到底……而且,离开了机器,就没办法为病人解决一丁点问题。”
这是4月8日,此时黄洋已命若游丝。林刚刚把一名未来的医生送上绝命之路,又仍在责难自己无法解除病人的痛苦。在林的性格中,自尊、上进、好强、善良的一半,始终没有停止与苦闷、自责、难觅出口的那一半的战争。
3天后,林被警方带走,林在那十来天里的微博被蜂拥而至的围观者反复咀嚼,尤其是一条关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影评。
这是一部台湾导演杨德昌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主人公是一群生长在“眷村”的孩子,他们和父母一样失去了故乡,彷徨于形形色色的处世法则之间。在灰色的城市、浑浊的空气笼罩下,主人公——沉默而耿直的少年小四——最终捅死了他爱慕的女孩。
几乎和看待《围城》的方式如出一辙,林抛开了深沉的背景和复杂的逻辑,赞赏道,“勇敢倔强的少年,不带丁点娘炮,大赞,不然要青春来作甚!”还贴上标签,“带种的就来真的”、“出来混,就不要怕死”。
这像是对黄洋的宣战,只是此时的黄洋已入院3天,无法应战。有政法系统知情人士认为,作为长期使用N-二甲基亚硝胺的医学高材生,林不可能不清楚用药的剂量,对于黄洋的死,他难逃其咎。
这场延续多年的、一个人的战争以殃及无辜、毁灭自己的方式结束了。
4月17日,黄洋去世次日,421寝室的幸存者和见证者葛林发布了新的QQ状态:责人易,非己难。
本帖最后由 梦幻絮语 于 2013-4-17 03:10 编辑
网友回复
韩骁yrh:你们确定复旦投毒案和社交网络上感动中国般描述性的段子是一样的?从人性的角度考虑下,一个人得有多脑残,抑或是受了多大的冤屈,才能用如此拉低复旦水平,简单粗暴的手法毒死舍友?我想这其中必有隐情而非其表现。并且,我觉得比投毒人更恶心的,是在网络上发这些惩恶扬善的道德帝。他们非亲身经历但说的好似就是文学中的全视角叙述者一样,而且似乎标榜着所谓善恶。一句话,看清事实,分析本质,再说话。社交网络的受害者总是那些不明真相的围观者,你们转发,以为树立了标杆,也许不经意间,反倒混淆了视听。
陆玥瑶:看了今天传播甚广的95年清华投毒,和复旦投毒事件。加上今天晚上自己学校发生的事,突然觉得生命真的好脆弱。怎么会有这么残忍的人,这么冷酷的心啊………生命诚可贵,每个人存活在世上都不是完全独立的,你还有你的家人,同学,朋友。所以一定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更不能漠视他人生命。
張哲❁HAN◕:#复旦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大学生被扭曲心理的中国教育,可悲可叹!投毒的那个你真的就心安理得吗???
多大MAC:愿世事安好,人心纯良。
王一帆:#复旦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不能太优秀,不能得罪室友,不能读博。
@路一鸣:复旦大学疑被室友投毒的研究生去世了。很多发生在高校里的刑事案件,深究之后你会发现,这也能叫深仇大恨?这就至于动手杀人?都研究生了,高智商是八九不离十的。但情商呢?因为高考不考,所以学生们的性格培养、心理建构是从小到大被忽视惯了的。出了大事人们会震惊,其实,这只是零存整取式的报复。
@周玄毅:大多数人都是用智商来强化自己偏执的世界观,辩论则要求用智商维护抽签得来的随机立场,从而培养包容的世界观。
凶残哥:疑被室友投毒的复旦学生黄洋,最终因抢救无效,于4月16日15:23去世。家长失去爱子,学校失去宝贵学生,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据他同学说,黄洋中毒当晚喝了被下毒的水后,感觉味道不对,怕室友喝了不好,还把水倒掉,清洗了饮水机。黄洋家庭条件不好,父母双双下岗,因家庭困难,每年才回一次家。黄爸爸至今不敢相信发生的一切。复旦回应受害人黄某与嫌疑人林某并非同一专业学生,坊间流传的林某因妒忌黄某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而起意投毒的说法并非事实。可惜,比毒药更甚的,是人心。
人在长春:【复旦寒门娇子遭室友投毒中毒而逝,令人惋惜——黄洋,今晚我们一起送别你】他是四川荣县人,2005年以690分的成绩考入复旦。父母均是下岗职工,家里经济困难,大学所有费用都是自己挣,从未用过家里的钱。他乐观上进。母亲肝脏手术,医药费也来自他的奖学金和勤俭学的费用。今晚,我们点起蜡烛,送你一程!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于4月16日15:23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28岁的年轻生命戛然而止
江绪林:复旦那位被投毒的黄洋同学不治去世了。这事现在最煽情了。但我倒不觉得此事是最有社会指标意义的事情,这是非常小概率的事情。我甚至很为那位投毒的嫌疑人同学惋惜,就这样轻轻巧巧毁了两个家庭。医科学生投毒并不表明该位医科生就格外歹毒,很大成分上也是因为医科生投毒的技术门槛很低。——甚至可以这样类比:假如你有枪,又碰上什么事情而出离愤怒,很难保证你不会在冲动中酿成大错。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主角不就是因为酷暑下偶然连开几枪杀了人而被作为恶魔的化身而遭受多数最严厉审判的么?
杨映艳:靠,我手贱,在微博上看了复旦的投毒,在看了其他联想事件,睡不着了,真是好奇害死人啊,网友都是福尔摩斯。!!
公务员常识大百科:复旦大学医科在读研究生黄洋疑遭同寝室同学投毒,已于4月16日15:23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父亲:孩子从没让我和妻操过心;好友:几乎从不说别人坏话;老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为什么要投毒呢?大家还是费点功夫搞好和同学的关系吧!其实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是不是学校也有责任呢?】
曾萌萌:普天盖地的批评,大有未加审判就要让嫌疑人凌迟之势,其实,无论多么恶毒,也要无罪推定。再者,这不是中国教育的失败,只是个人品质的失败,不要把一件小概率事件放大到国仇家恨的高度。
本帖最后由 梦幻絮语 于 2013-4-25 02:30 编辑
网友回复
孙钦敏:清華、復旦發生的學子投毒事件,說明中國式教育早該檢討了。排名次、分優劣,考第一名高於一切的畸形殘酷競爭,使本該珍惜友情的同學間出現防備、心機甚至仇視,為超過他人不擇手段。正確的價值觀應該是誰比我強我就要努力比他更強,而不是誰比我強我就弄死誰。
赵弟军:关于复旦投毒事件,只想说三点,第一,很心痛,我不知道为什么,很想哭出来,为了那个无辜的生命。第二,如果那个嫌疑人真的投毒,我估计他家人天朝各种关系,各种所谓法律,也不会判他死刑,所以,很生气,对我们的伟大祖国的所谓法律很生气,因为直至现在,我仍然坚持朴素的一命抵一命的观念。第三,很讽刺,也很难过地看到新一个事实再次论述了我大一上学期之后的观点:学分、成绩这一系列因素之下,太多人成了牺牲品。综上,我坚持做那个大家眼中不爱学习、不务正业,但也为自己所爱的东西而自由地活着的自己!
金敏君:【复旦投毒嫌疑人被刑拘,受害人曾发现饮水有异常】今天上午,上海警方证实复旦医学研究生被投毒案嫌疑人林某已被刑事拘留。林某与受害人黄某是同寝室同学。黄某父亲介绍,儿子在寝室喝饮水机里的水时,曾感觉味道不对,还把机器里的水倒掉,清洗了机器和水桶。他的师兄说,黄某怕室友喝了这些水不好。 苍天啊
周泽怡Joyce:打开校内看到满目刷屏的复旦医学院投毒案,连十几年前的朱令案都被翻起。不知该作何评论,只能叹息一句,缘分难得方能做同学做室友,又是什么把他们逼至如今景况?投毒的中毒的,都是可怜人。
邵雅楠:【复旦投毒案受害人发现饮水有异常后曾清洗机器 怕室友喝了不好】据解放日报披露,因被投毒而于今天(16日)下午3时23分丧生的复旦大学学生黄洋,在中毒当晚喝了被下毒的饮水机里的水后,曾感觉味道不对,还把机器里的水倒掉,清洗了机器和水桶。他的师兄说,黄某怕室友喝了这些水不好。 →→都说好人有好报,为什么黄洋还是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该杀死那投毒舍友陪葬!一条活生生的人命是说结束就结束的吗?!?!气的睡不着觉了
帕热扎提:2013年4月16日。国内,复旦医学院高材生被舍友投毒死了。国外,美国波士顿一系列恐怖袭击,想在终点给女友求婚的帅哥也被炸死了。sisu,十大很精彩的收尾了。我们总是无法预知明天发生什么,所以,活在当下,享受今天。表白要趁早,和舍友更是要处好!
钟玉佼:@香港文匯網: 孙膑和庞涓一起拜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庞涓嫉妒同窗孙膑的才能,设计陷害,使得孙膑终身残疾;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是同窗,相敬相爱虽为悲剧,但梁祝化蝶流芳百世;复旦学生黄洋惨遭同窗投毒,一朝殒命,嫉妒不敌理智让人扼腕。同窗之爱本不输手足之情,珍惜那些年一走过的同窗。
单栋:刚刚才知道复旦投毒事件,好难过啊,真的好难过,忽然眼泪就这样流下来了,真的好难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失去了外部矛盾,小小集体再也忍受不了那本来微不足道的内部矛盾,然后做出各种各种的偏激的事情……不只是复旦吧,可能是从小开始的好友,可能是十年同窗,可能是兄弟公司。转眼间,最亲近的朋友换了一茬又一茬,那天的他又在何方?
葛含笑:嫉妒真的可以毁灭一个人的生命和令一个人的良知吗…
魏玉杰:多年前的朱令案,让我早于见到元素周期表之前,就知道了“铊”这个东西,真凶至今逍遥法外。以后的新闻里陆续报道各种化学物质中毒。今日又听闻复旦黄洋被投毒致死。人心何其毒也。为黄洋默哀,亦为大洋彼岸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遇难者默哀。
邵振宇:复旦“疑似投毒案”发生后,有人说中国的教育要反思,有人说这个社会要反思,嗯,好像都挺有道理的,教育制度有问题社会有问题可是我一工科男整天数学物理的我怎么知道这问题出在哪儿?所以我还是自己反思一下自己吧。与其去凑热闹根本不懂什么就摆出一副愤世嫉俗的样子批判这批判那的,还不如对身边的人多一点关怀。
青春不仅仅是月亮、林荫、交谊舞,也不仅仅是为了使地球多一个高等动物。假如你能让青春放逐出自己的思维,让它驰骋在大自然纷繁的境地,回旋在物质的深层结构,奔波在宇宙无限的区域,那么你会为之迷恋,为之振奋,为之倾注出自已的全部热血。
歌曲:致青春:王菲
http://infinitinb.net/COFFdD0xMzY2Njk2NDA2Jmk9MTIyLjcwLjM2LjE1MiZ1PVNvbmdzL3YxL2ZhaW50UUMvZWYvMjJiODA4NjViMjg3N2Y5ZjQxYTljNGY1MDc1Yjg1ZWYubXAzJm09ZjhhOGViYWVlMjAzNzA2YTFkMDhmNDI2Yzk3ZmZkZjUmdj1saXN0ZW4mbj3WwsfgtLomcz3N9bfGJnA9bg==.mp3
致青春》
他不羁的脸,像天色将晚。
她洗过的发,像心中火焰。
短暂的狂欢,以为一生绵延。
漫长的告别,是青春盛宴。
我冬夜的手,像滚烫的誓言。
你闪烁的眼,像脆弱的信念。
贪恋的岁月,被无情偿还。
骄纵的心性,已烟消云散。
疯了,累了,痛了
人间喜剧
笑了,叫了,走了
青春离奇
良辰美景奈何天
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年华青涩逝去,
却别有洞天。
良辰美景奈何天,
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年华青涩逝去,
明白了时间。
不只中国...国外的教育也是如此...都是有竞争的 各种震惊啊,这到底是说凶手杀害了被害人吗?还是整个体制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的思考 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得有失,但是近年来不断在暴漏的教育弊端,应该引起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啊 一个大好的青年,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 这个事件只能够说明了世界上最毒的不是毒药,最狠的却是人心。高智商又能够如何呢,如此狭窄的心胸如何能够在整个社会甚至是医疗体系中生存下去?即使这个投毒者能够幸免于法律的刑责,然而这种人却不能够容于社会。医者必须要有一颗仁心,连室友都能够谋害的人,不配当医生,不配当被万人尊重的高材生! 目前高校教育中过多注重学业成功而忽略了人文关怀或许也是一大因素。